富比士地產投資長李慕唐
「大宅的出發點,已不限於居住及收藏,更重要的目的,可能是分享。」這個觀點並非憑空想像,今年度熱賣的兩宗北市中心區域的新建築案例,明確透露出部分市場買方對未來的空間需求已經有新的想法。
不過,首要先釐清的問題是:何為「大宅」?
一百坪夠大了吧?若用來當住宅,百坪空間確實不小,但若一口氣住進三代人、十口之家,再外加瑪麗亞與寵物貓、狗,即使擁有百坪的空間,仍難令人感到寬敞,更不會有坐擁大宅的感覺。
那麼三十坪算小嗎?假設只有一位主人入住,只隔了一間臥室,其餘部分規劃成客廳、餐廳,這樣的空間對一個人來說,就真的很大、很充裕。足以招待賓客,甚至展示主人精心安排的個人收藏。
透過這樣的比對,不難體會所謂的「大宅」可以是一個相對的概念,未必有絕對的尺度。要看主人對空間的運用能力,並以令人感到舒適、寬敞以及愉悅等較抽象的標準為前提。
尺度概念 正在轉變
從這樣的觀點延伸,若是四口之家卻住進一百五十坪以上的大房子,未免顯得過於冷清,家人間的交流也可能不夠緊密,對空間的管理同樣容易疏漏。除非主人對空間運用與管理的能力極強,否則這樣人與空間配比是否妥當頗令人生疑,甚至可能淪為大而無當的境地。
相對的,一個人的大宅正悄悄出現。今年第一季與第二季,在北市信義計畫區周邊的忠孝東路與基隆路第一排,分別出現了符合個人大宅概念的新建築案,也都在市場懷疑的眼光中快速熱賣,成為揭示一個人大宅時代來臨的指標。
第一宗建案的基地位在忠孝東路上,雖然隔著大馬路對面就是信義計畫區,但因基地不大,且旁邊就是加油站,令許多代銷業者望而卻步。最後在城市核心的私人會館與市中心的個人商務住宅的正確定位上,即使面對總統大選對市場的衝擊,仍一路熱賣到完銷,跌破眾多市場人士眼鏡。
第二宗建案位在基隆路上,地點介於敦南遠企商圈與信義計畫區商圈之間。過去的基隆路總是給人高樓林立、車水馬龍的喧囂印象,但這宗基地面積比前一宗更小的建築案,則明確提出以城市中心個人大宅為核心的訴求,吸引了上市公司購入整層數戶作為外籍客戶來台時的商務行館,取代制式的星級飯店,也吸引企業家二代購買作為市中心個人大宅使用。全案確定在第二季就會結案,同樣出乎市場預料。
海外經驗 值得借鏡
更值得注意的,是這兩宗以個人大宅作為定位的建築案,不僅銷售速度快,成交價格也都突破市場預期。尤其第二宗建案更在基地面積甚小的情況下,創下該區段新推案的最高價,顛覆了過去唯有大面積、豪宅訴求的預售案才是市場價格領導者的思維。
這兩宗建築案獲得市場買方的迴響,背後代表的是部分買方已經開始跳脫純粹以大面積取勝的購屋思維,轉而在個人需求的基礎上,尋求三十坪上下的精緻空間,配合良好的管理規劃,以及便捷的市心區位優勢,享受市中心個人寬敞空間帶來的舒適感。
這種空間也完全脫離過去十餘坪套房空間給人的種種束縛。對照套房只講求經濟、卻嚴重壓縮愉悅生活空間的概念,一人大宅更重視尺度合宜的寬敞感及舒適,還要提供能夠接待朋友、展示個人風格或者收藏品的空間,兩者的空間規劃出發概念完全不同。
若單就本地市場來看,這是種全新的需求,目前本地市場這類買方數量多少仍有待估計,但海外城市的發展經驗顯示這樣的空間概念在全球市場裡早已成熟,許多高階白領、知名運動員或者影歌星在跨國進行商務旅行或者較長時間出差時,都會選擇這種兼具市中心便利與宜人規劃的生活空間,比起五星級飯店、商務住宅,這樣的空間會更有個人感與私密性。
如今,這樣的需求正在本地房市出現,今年熱賣的兩宗個人大宅建案,已預告單身大宅時代的來臨,不僅與套房概念徹底不同,也跳脫傳統豪宅對大坪數的盲目追求。而重視享受市中心機能、空間又要足以與人分享的設計特質,更值得其他購屋人及建築業者深思,及早掌握可能隱藏其中的契機。
引自 富比士地產王 www.fbs168.com
tag:房地產、房屋、房市、房價、購屋
- Jun 14 Thu 2012 15:24
以分享為起點 城市單身大宅正在起飛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